挣扎
虽然百乐门之类的销金窟依旧是车水马龙。 但支撑整个城市商业市场正常运转的不是那百分之一的有钱人,而是剩下百分之九十九的普通人。 日本人的商品不是要卖给有钱人的,他是要卖给普通人的。 这跟其他国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商品定位有关。 美国是卖汽车,他们的定位就是能买汽车的有钱人。法国卖的是奢侈品,葡萄酒、香水等等。英国是鸦-片、药物和战争贷款。德国是军-火。 各国都各有默契,他们把中国的市场瓜分的很清楚,做的都是大生意,小生意根本看不上。 而日本进入中国市场太晚了,他们的工业地步也很晚,本国地盘太小,目的是殖民中国,所以日本商会一开始进入中国时他们的目的就不是在中国倾销奢侈品,而是全面彻底的占领中国的市场。铃木三郎一开始就很诚实,他说的就是要中国人生产日本商品,再把生产出来的日本商品卖给中国人。 这其中他肯定没打算给中国本地商人留下什么活路,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武-装-侵-略嘛,不讲温情。 昨天晚上苏纯钧和赵书理就说已经开机印钞票了。 祝玉燕就觉得下一步就是市场大乱。以前的商品定价肯定会立刻崩盘,今后的商品市场很可能会回归到原始的以物易物的状态。 但问题是在城市里,普通人几乎都没有生产资料,他们根本不存在以物易物的环境。 只有在乡村里,自家有土地有产出,或是养着牲畜,这才能以物易物,拿萝卜换鸡蛋,